近日,我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举办“从投资的角度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”专题讲座,特邀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范晓海担任主讲嘉宾。范晓海长期专注于高端科技、智能制造、供应链等领域的产业研究与投资管理,并担任北大博雅财经智库常务理事,在企业战略、融资及上市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。本次讲座通过案例解析、数据推演和行业趋势研判,系统呈现了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投资逻辑与前沿动态,为师生提供了产教融合的创新视角。
讲座以仙童半导体“八叛徒”创立硅谷创投模式的经典案例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了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。范晓海结合企业从天使轮融资到IPO的全周期成长路径,运用“阿尔法收益+贝塔系数”投资模型,阐释了创投机构如何通过业绩调整条款、回购条款等风控设计控制风险。针对Facebook控制权之争中的股权稀释策略,他特别强调企业治理结构对投资价值的决定性影响,为师生揭示了资本运作的深层逻辑。
图 1 课堂讲座
范晓海指出,多智能体协同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物流行业效率跃升。结合菜鸟网络十大科技趋势,他分析了AI在智能分拨、供应链控制塔等场景的落地案例,并预判技术赋能能力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估值指标。同时,他提出“沿供应链寻找投资机会”的框架,认为在内需升级与跨境出海的双轮驱动下,跨境支付、海外仓、特种物流等领域具备显著增长潜力。
互动环节中,师生围绕“快递行业价格战”与“内贸集运市场稳定”的差异展开讨论。范晓海通过对比分析表清晰指出:快递行业因分散竞争与同质化服务引发价格战,而内贸集运凭借高集中度与需求刚性维持价格韧性。针对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投资机遇,他以韶音科技、徕芬科技等企业的出海案例,解析了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化布局的商业逻辑。

图 2 学生参与互动环节
本次讲座不仅搭建了产业与学术的对话平台,更为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跨界融合的新思路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,邀请更多业界专家走进课堂,分享前沿实践,培养既懂物流运营又通资本逻辑的复合型人才。参会师生表示,讲座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,为学术研究、职业规划提供了全新视角。